当前位置:首页-麦克风知识-正文

声音人需知道:深入了解麦克风技术的核心要素

+ + + +
首先,我们都知道,麦克风是一种电声设备,用于将声能转换为电能,这一转换几乎都通过一个无力机械系统完成,通常是一个受声场振动影响的振膜。接着,机械运动通过电机械耦合转化为电信号。

 

声音作为一种物理现象,原则上可用声压、粒子速度或声强来描述。大多数麦克风对声压、声压梯度或二者的组合做出反应。因此,在麦克风分类方面,本部分仅涉及以下类型:

  1. 压力麦克风(也叫声压力、压电等)
  2. 压力梯度麦克风
  3. 压力和声压梯度麦克风的组合

 

上述分类并不涉及声能到电能的具体转换方式。因此,这里进一步将麦克风分为:

 

  1. 动圈麦克风
  2. 电容麦克风
  3. 数字麦克风等。
    *晶体麦克风、热丝麦克风和碳麦克风在这里未予描述,因为它们在目前的专业音频领域中几乎没有实际应用。

 

压电麦克风
PART/1
压电麦克风原则上是一个位于封闭腔前的振膜。声压只能从一侧传至振膜。 
图1. 压电麦克风原理 – 一个位于封闭腔前的振膜(无传感器)。压电麦克风可以类比于用于测量液体压力的压力计,将其测量为一个标量值,而不考虑方向。振膜朝向的方向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在实际深度处的压力。

 

图2. 压电传感器的原理。同样地,压电麦克风将检测声压,无论声音从哪个方向进入。压电麦克风是全向的。

 

然而,麦克风的物理尺寸会影响其所放置的声场。在较高频率下,波长与振膜直径相当或较短的情况下,当轴上声音击中振膜时会发生压力积聚,其结果是麦克风输出增加。

 

相反,当声音来自麦克风的背面时,会发生一种特定的阴影效应。这些现象对麦克风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其尺寸。振膜和麦克风外壳尺寸越大,它在频率范围内表现出的增强灵敏度就越低。

 

因此,如果声音只能从前方到达振膜,那么它是一个压电麦克风,因此是全向的。

 

 

压力梯度麦克风
PART/2
在压力梯度麦克风中,声压可以从前方和后方同时到达振膜。麦克风的输出电压与压力梯度成正比,即振膜前后的压力差。如果声音来自侧面,振膜两侧的压力相同。这时没有梯度,因此麦克风不会产生信号。 
图3. 压力梯度麦克风原理。
压力梯度麦克风是双向的,呈现出八字形的指向特性。与压力麦克风一样,压力梯度麦克风的特性也与其所处的声场密切相关。 

图4. 不同波长下的压力梯度。 声压差异取决于声音的波长。低音,即具有较长波长的频率,比振膜前后之间的距离长,仅产生很小的压力差。随着频率的增加,梯度增加,振膜的运动也随之增加。振膜的最大运动发生在半波长等于振膜前后距离的频率处。

 

图5. 声波两点之间的压力梯度。
在标准尺寸的麦克风中,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大约5-10千赫兹。在较短波长下,条件变得更加复杂,八字形特性必须通过提供阴影或干涉效应的机械设计来支持。 

压力梯度麦克风的“原始”频率响应缺乏低音。曲线的斜率为+6 dB/倍频程。为使麦克风具有适当的低频响应,设计中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来提供平坦的频率响应。一种方法是使振膜更松弛,产生低谐振(就像调整鼓一样)。根据设计和对灵敏度的需求,这里存在一个在谐振以下的12 dB/倍频程的陡坡,所有压力梯度麦克风在某一点都表现出低频陡坡。

 

对于压力梯度麦克风,还有另一个因素需要考虑。如果声源靠近麦克风,将会发生低音提升,这种现象被称为近端效应。这个效应是由于反比例平方定律(即从点源距离翻倍每减小一倍距离损失6 dB)引起的。这个效应在距离较短时会显现出来。

 

图6. 近端效应的影响:双向和心形指向特性麦克风的低音提升与声源距离的关系。
例如,如果一个点源距离一个振膜2cm,振膜前后的距离也是2cm,那么压力差异将为6 dB。这个差异原则适用于整个频率范围。然而,由于在低频时压力梯度较低,额外压力差异的效果会导致低频输出增加。换句话说:当声源靠近麦克风时,声音会变得更低。

组合型压力和压力梯度麦克风
PART/3
将压力和压力梯度原理结合起来,可以得到一个指向性麦克风,包括宽心形(次心形)、心形、超心形和超高心形的特性。这两个原理的耦合可以通过机械-声学或电学方式实现。通过机械声学耦合,影响振膜背面的声音部分经过一个或多个麦克风外壳的开口。通过调整这些开口的大小和衰减,可以从全向(完全封闭的麦克风外壳)到双向(声音可以同时访问振膜的前后)控制特性。这种形式的耦合适用于动圈和电容麦克风。

 

图7. 这个麦克风外壳允许声音进入背面的开口,提供了压力梯度。
 
通过部分封闭振膜的背面,并用多孔或多孔阻尼材料覆盖开口,使声音以降低的速度通过。这种技术确保从后方(180°反向轴方向)传来的声音同时到达振膜的前后。这导致振膜没有运动,麦克风表现得就像对来自后方的声音不敏感一样。在其他声音方向(¹≠180°)上,振膜的灵敏度会增加。这种麦克风具有心形特性。 
图8. 组合型压力和压力梯度麦克风的示例。
 
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声音对振膜背面的衰减,麦克风对于从偏离轴线120°的角度入射的声音变得不敏感。这是一个超心形麦克风设计,对直接从后方传来的声音略感敏感。压力和压力梯度原理之间的电耦合通常只在电容麦克风中进行。这种类型的耦合易于制作成可变的,并将在电容麦克风的部分中进行描述。

 

 

麦克风在声场中的应用
PART/4
由于麦克风存在于声场中,在高频率下,它会对声场产生干扰影响。会发生在麦克风周围的声波部分弯曲 – 衍射 – 以及从振膜前部部分反射,导致压力的积聚。 
 
图9. 波长等于或短于直径的情况下的压力积聚。
 
压电麦克风受其物理尺寸的影响最为显著。它们的球形特性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变得更窄。同时,压力积聚会发生,因此在高频时,轴向频率响应会显示出数dB的上升。压电麦克风的基本设计通常在较高频率时表现出陡坡。在振膜前面添加网格时,这个腔体有一个谐振,将提升高频以获得平坦的自由场响应,或所需的平坦的漫反射场响应。

 

此外,还可以使用各种附件,如声学压力均衡器(APEs)。这些设备进一步提高了频率响应和指向性。

 

带有八字形特性的压力梯度麦克风可以在其截止频率之前构建,而不会出现衍射问题。在截止频率以上,衍射和压力积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下降的频率特性。

 

在录音室内,距离声源远(例如1-2米)时,感知到的声音除了直接声场外,还受到漫反射场的显著影响。

 

压力梯度麦克风的典型设计目标是使自由场特性和漫反射场特性尽可能平行地随频率变化。能够在不改变麦克风的频率平衡的情况下,改变录音的“空间效果”,即直接声和反射声的比例。

 

对于压电麦克风,必须在平坦的自由场特性和平坦的漫反射场特性之间进行选择,这可以通过选择麦克风的不同前置网格来完成。

 
特殊指向性麦克风
PART/5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比心形或超心形麦克风提供的指向性更强的麦克风。

 

 

干涉管麦克风
PART/6
干涉管麦克风在需要精确定向性时特别有用,通常被称为“枪”或“狙击枪”麦克风。一个干涉管麦克风可以由几个平行的不同长度的管道组成,这些管道垂直排列在麦克风元件上。然而,最常见的是一个由有缝隙的硬壳管保护的单一网状管。 
图10. 干涉管麦克风。
 
这两种设计的工作原理相同:当声音直接从轴向击中麦克风振膜时,声波的各个部分将走相等的距离。因此,它们同时到达压敏元件,保持同相位。如果声音从其他角度击中麦克风,声波的各个部分将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压敏元件。因此,各个压力贡献不能具有相同的相位,并且当它们相加在一起时,形成的声压要远小于由直接声音入射形成的声压。

 

这种侧面声音入射的相位差会取决于所涉及声波的波长和声音入射的角度。

 

 
由于现代的干涉管麦克风被设计成一根带有整个长度上有缝隙的长管,它提供了比有限数量的管更均匀的侧向声音衰减。然而,必须对最靠近压敏元件的入射声波进行声学衰减。因此,这不仅仅是制作一个带缝隙的管的问题,还涉及到在管内具有适当阻尼的问题。由于在管内发生的干涉首先发生在管长大于半波长的情况下,高指向性效果只能在频率范围的较高部分得到。因此,麦克风元件(没有管的情况下)通常是一个心形麦克风,以在低频时获得一些指向性效果。

 

图11. 干涉管麦克风的指向性特性。干涉管麦克风主要对一个方向敏感,但它同时具有一些“旁瓣”。在许多情况下,麦克风轴外的频率特性变得非常不均匀,从这里发出的声音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较差的音色影响。

变焦麦克风
PART/7
设计上,变焦麦克风实现了可变的指向性。这是通过在同一个外壳中组装两个麦克风元件来完成的。其中一个被设计成一个干涉麦克风,因此具有较高的定指向性,另一个可以是纯粹的一阶压力梯度麦克风,具有心形特性。通过逐渐从一个麦克风切换到另一个麦克风,获得了一种可变的指向性特性,其声学特性类似于摄影中的变焦功能。然而,变焦麦克风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可达到的最大指向性因子为2。

抛物面麦克风
PART/8
通过将麦克风放置在抛物面屏风的焦点上,可以获得增强的指向性效果。这个原理主要被用于录制鸟鸣及野生动物的情景,体育广播也利用了这种方法。 
图12. 麦克风位于抛物面的焦点上。由于为了便于操作,抛物面的尺寸不能太大,这也意味着能够反射和放大的频率存在下限。在实践中,这个限制大约在500-1000赫兹之间,在此频率以下,麦克风将表现得好像没有抛物面一样。

界面麦克风 
PART/9
界面麦克风(BLM)原则上是一种普通的麦克风,以一种特殊的声学方式使用。顾名思义,这种麦克风被放置在某界面或压力区域。

 

如果声音撞击硬表面,声音会反射。因此,在反射体附近会发生压力积聚,这可以被麦克风记录为压力增加。因此,表面上的压力比没有反射表面时强6 dB。此外,扩散声仅增加了3 dB。

 

通过直接放置麦克风在反射表面上,可以获得6 dB更大的信号。麦克风吸收远处声源的能力归功于自由场与漫反射场的比率,3 dB改善。

 

 
图13a. 界面麦克风
 
基本上,界面麦克风是一种压电型。然而,如果将其放置在非常靠近反射表面的位置,也可以使用指向性麦克风元件。 
图13b. 界面麦克风的直接场和漫反射声场。 

信号处理的应用
PART/10
当需要特殊的性能时,例如关于指向性特性,数字信号处理可以发挥作用。其中一个例子是由Institut für Rundfunktechnik开发的KEM(Kardioid – Ebenen – Mikrofon)。该麦克风充当倒置的柱形扬声器,由一系列麦克风元件提供信号,随后的数字处理中的加和/滤波导致了一个几乎可以说是“平如一张煎饼”的指向性特性。

 

图14. KEM(Kardioid Ebenen Mikrofon)Microtec Gefell。波束形成是通过处理通过处理来自彼此排成一排或较大表面(例如天花板麦克风,600 x 600mm)的许多元件的信号获得的。

+ + + +
前面按照压力方式进行了麦克风的分类及原理的详细分析和技术原理解析。接下来将按照换能原理继续讲解,欢迎继续阅读。更多麦克风内容请访问我们的麦克风频道“https://www.locationsound.cn/microphones”

 

换能原理
PART/11
我们只讨论了声场如何影响麦克风振膜,接下来,我们应该研究振膜运动如何转换成电信号。在专业音频中,麦克风分为两个主要类别:1. 动圈麦克风

  • 动圈麦克风
  • 带式麦克风

 

2. 电容麦克风

  • 低频电容麦克风
  • 高频电容麦克风
  • 驻极体麦克风
  • (数字麦克风)

动圈麦克风
PART/712
动圈麦克风根据感应原理工作。一个电导体在磁场中由于声音而移动。这在导体的端点之间产生一个与导体在声场中的速度成正比的电压。因此,输出信号与振膜上的声压相位差90°。
图15. 动圈麦克风的工作原理。

移动线圈麦克风
PART/13
在移动线圈麦克风中,导体被设计为连接到塑料或金属膜的小线圈。该线圈位于一个强大的圆形永磁体的气隙中。这种构造与电动扬声器非常相似。 
图16. 动态线圈麦克风中共振现象的控制。可以将电动麦克风与质量/弹簧系统进行比较。质量由振膜和线圈形成,而悬挂则起到弹簧的作用。与机械系统一样,麦克风也会有一个共振频率。对于线圈麦克风,这个共振频率大约在150到800赫兹之间,即在可用频率范围的中间。为了实现相对平坦的频率响应,有必要阻尼振膜,通常通过插入阻尼材料来实现。多年来,麦克风制造商不得不尝试不同的机械设计,以实现宽频率范围。通过添加阻尼材料、腔体、导管等,取得了可用的结果。然而,移动线圈麦克风几乎总会由于共振现象而为声音增色。这是麦克风之间声音差异的原因之一。

带式麦克风
PART/14
在带式麦克风(一般为铝带)中,声场直接作用于导体,通常设计为一条薄的金属带,这条带悬挂在一个强大的永久磁体的极间。
图17. 带式麦克风。当声波带动带式麦克风移动时,带的两端产生电压。电压和阻抗都非常低,因此带被连接到麦克风本身内置的变压器上。带的重量很轻,通常小于0.5毫克。悬挂系统非常柔软,使得系统在20-70赫兹的频率范围内产生共振。因此,与移动线圈麦克风不同,决定频率响应的不是阻尼,而是重量。

 

如果声音同时到达带的两侧,它就是一个纯压力梯度麦克风,具有八字形特性,两个叶片的极性相反。

 

带式麦克风还可以在声学上耦合,获得其他指向性特性。

 

由于金属带宽松悬挂,带式麦克风通常对机械冲击和风非常敏感,而作为回报,它们具有相对较好的瞬态再现能力。

电容麦克风
PART/15
低频电容麦克风低频电容麦克风由一个电导体振膜横跨在一个固定的背板/背电极的前面组成。当给振膜和背电极提供偏置电压时,在两个部分之间形成了一个电场,类似于电容器的电极板,这个电场使振膜绷紧。
图18. 电容麦克风的工作原理。在受到声音作用时,振膜到背电极的距离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电容器的容量将随声场变化。由于通过电气偏置的电荷保持不变,电容麦克风的瞬时电压与振膜相对于中性位置的偏移成正比。振膜可以由一薄金属箔制成,例如镍,厚度为2-3µm微米。现代电容麦克风的振膜一般采用塑料箔,表面涂有金等金属蒸发层。这些材质只有较小的重量;为了防止振膜和背板塌陷并短路静电电压,可能需要在振膜的中心支撑较大的振膜。

图19. 双振膜电容麦克风。电容麦克风系统中也存在共振,但它明显高于动圈麦克风的频率范围,振膜的阻尼通常是由于振膜和背电极之间的空气。由于麦克风电容的电容很低(约50 pF),系统的阻抗非常高。因此,需要在麦克风系统附近放置一个放大器级,以使信号在电缆和后续输入中的电平和阻抗适应,最终的阻抗通常在20到200欧之间。

 

电容麦克风的灵敏度取决于极化电压。因此,通过控制两个独立振膜或放置在共同电极两侧的两个振膜的极化,可以获得不同的指向性特性。

图20. 具有可切换指向性特性的双振膜电容麦克风的电路。图20展示了如何获得三种主要的指向性特性:全向、心形和八字形,也可以得到这些之间的任何模式:

  • 前振膜0 V中心电极25 V后振膜0 V两个振膜相对于中心电极的+25伏具有相同的电位,这种配置会产生两个心形模式,方向相反但同相位,通过电学求和这两个信号,可以得到球形指向性模式。

 

  • 前振膜0 V中心电极25 V后振膜25 V中心电极和后振膜之间没有电位差,后者将处于非活动状态,剩下的是前振膜的心形特性。

 

  • 前振膜0 V中心电极25 V后振膜50 V与中心电极相比,两个振膜都有25伏的电压,然而,由于一个为负,而另一个为正,两个系统的信号是相反相位的,从而产生了八字特性指向。

HF电容麦克风
PART/16

 

除了麦克风电容器外,HF高频电容麦克风还包含高频振荡器和解调器电路。与LF电容麦克风不同,HF电容麦克风不需要为电容器加上极化电压。另一方面,声音引起的电容变化调制了振荡器的高频,通常可以达到8MHz左右。
图21. RF电容麦克风的工作原理。然后,解调器电路检测LF信号,只有很少的品牌应用HF电容麦克风原理。然而,它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它在湿度和绝缘故障方面相对不太挑剔。

驻极体(静电)麦克风
PART/17
驻极体麦克风基本上是LF电容麦克风的一种。然而,与后者不同,驻极体麦克风不需要在电容器板之间施加外部电压。驻极体麦克风包括事先电极化的材料,类似于永久磁铁。具有这些特性的材料可以是塑料箔(聚酯、PVC、聚四氟乙烯)或陶瓷驻极体材料。通过将材料置于加热状态并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在静电场中进行极化,对于箔来说,这个场大约为20 kV/cm。在去除场时,材料将保留一个相当于极化电压的电荷,例如约为100 V。即使不施加加热,也可能进行极化。如果电场足够强,则可能不需要加热。箔可以作为振膜,而陶瓷电极材料可以充当背电极(背电极麦克风)。

 

图22. 驻极体麦克风的工作原理。当这样的麦克风仍然需要电池或其他外部电压时,这是由于内置的放大器(阻抗转换器)需要供电电压。驻极体材料在保持静电电压方面已经变得非常出色,甚至在测量麦克风中使用,这类麦克风对于稳定的灵敏度有很高的要求。

数字麦克风
PART/18
数字麦克风实际上有三种可能性:1. 带有内置AD转换器的模拟麦克风2. 具有相关数字信号处理的模拟麦克风3. 半导体麦克风(本内容不涉及,请看:MEMS麦克风技术和解析 硅麦

内置AD转换器的模拟麦克风
PART/19
实际上,这类麦克风虽然是模拟麦克风原理但基本上被称为数字麦克风。声学声音是模拟的,麦克风囊也是模拟的。系统基于在麦克囊后立即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转换器内置在麦克风本身的外壳中。数字信号和接口的物理部分基于AES3标准。在2001年,针对与这组麦克风一起使用的接口发布了一个标准:AES 42-2001(当前版本为AES42-2019)。该标准被广泛接受,预计所有在专业声音制作中使用的数字麦克风都将符合该标准。

原理
PART/20
现有的麦克风在麦克风囊之后立即放置转换器,该麦克风囊为电容型,通常在转换器之前还会放置一个确保麦克风衰减的衰减器。在电容麦克风中,衰减器由并联到麦克风囊的电容器构成,从而通过降低灵敏度来减小麦克风囊的电荷。内置的转换器必须能够处理麦克风的整体动态范围。优秀的麦克风囊的动态范围可以达到125-140 dB,因此至少对转换器提出了相同的要求。在实践中,已经看到了一些解决方案,必须进行一种级联耦合两个转换器的操作,以实现必要的动态范围。
图23. 数字麦克风的工作原理。

数字接口界面
PART/21
为了与外部世界通信,转换器的输出必须格式化为标准化接口。AES42-2019基于已知的AES3。这是一个串行接口,其中可以传输来自两个通道的音频数据,同时还可以传输各种有用的状态信息,例如当前采样频率、时间码、模拟参考电平的定义等。信号可以通过带有XLR连接器的两线电缆进行传输。AES42-2001同样可以在两导体电缆中串行传输两个信号。有趣的是,同时可以将远程控制信号传输到麦克风,同时提供幻象电源以为麦克风供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通过数字麦克风的控制盒或为数字麦克风准备的混音设置衰减、方向特性、过滤和不同的信号处理。当然,这需要麦克风包含这些选项。AES42-2019信号可以馈送到特定的远程控制盒,或者馈送到混音设备,如果混音设备具有数字麦克风输入并具有控制各个参数的选项的话。

 

数字同步通常需要一个外部主时钟,尤其是如果要使用多个数字麦克风。

具有数字信号处理的模拟麦克风
PART/22
当需要特殊特性时,例如方向性特性,数字信号处理可以发挥优势。举例来说,Townsend Labs Sphere是一款双膜麦克风,可以通过数字插件进行控制。在插件中,个别膜的信号被处理以模仿各种麦克风的特有音色。另一个数字处理的例子是应用于阵列麦克风,如MH Acoustics的Eigenmike。该麦克风包含32个模拟麦克风囊(电容)排列在刚性球体表面上。

 

麦克风属性
PART/22
请看我们过去的内容:教你读懂麦克风的技术指标(一)DPA大学堂期,以及访问我们的麦克风频道“https://www.locationsound.cn/microphones

 

[资料来源:Brixen & Voetmann:Praktisk Elektroakust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