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幕后声音的情感与创作之旅 同期录音网独家专访

近日,爱奇艺上热映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凭借其真实细腻的叙事和深入人心的故事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同时还入围了戛纳电视剧节主竞赛单元。这部作品是改编自当代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通过电视剧的形式,将阿勒泰的美丽风景和深厚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目前《我的阿勒泰》豆瓣评分8.8分,成为今年国产剧最高分,而在这部作品的成功背后,除了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表演,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团队——去年制作出另一部9.4最高分《漫长的季节》声音团队,也是我们的老朋友,帧时团队张楠与陈东虤搭档声音主创。(由于张楠老师正在戛纳参加影节,本次访谈由陈冬虤老师主答,张楠老师幕后支持)【回顾】 《漫长的季节》,你不知道那些声音秘密
在这部融合了自然风光、民族文化与人情世故的电视剧中,幕后声音的制作显得尤为重要。从风声、马蹄声,到牧民的歌唱、角色与角色之间细腻的情感,每一个声音细节都为观众营造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阿勒泰世界。本次专访与陈冬虤老师探究如何运用专业的声音技术和艺术创意,为《我的阿勒泰》注入声音的灵魂。 

 

首先恭喜《我的阿勒泰》入围戛纳电视剧节主竞赛单元,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吗?担任了哪些职责?

左至右:声音设计陈冬虤、导演腾丛丛、声音指导张楠

陈冬虤:陈大家好,我是录音师陈冬虤,我在本片中担任声音设计和混录师职务。 

 

对于这部电视剧,有着怎样的理解?

《我的阿勒泰》剧照

陈冬虤:首现这是一部有电影质感高品质的电视剧。本片通过阿勒泰绝美的风光和淳朴的人文给观众展现出了一个耳目一新的世外桃源。 

 

在声音设计上,《我的阿勒泰》有哪些创新和独特之处?

《我的阿勒泰》Pro Tools杜比全景声工作界面

陈冬虤:本片这次声音制作的格式是杜比全景声,沉浸感更强。所以在声音的设计上也做了很多不一样的尝试。比如在草原上,树林里,我们会根据人物的状态来处理环境声音,男女主在甜蜜和情感升温的时候,我们把近处的风处理的更温暖更轻柔,好像温柔的手拂过脸颊的感觉,而远处的风还是那种包围感的声音,远处的河流,牛羊等声音也在低低的沉吟着,全景声观众能明显感受到这种主人公处在更静谧的自己的世界中。
 

 

在《我的阿勒泰》的声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又是如何克服的?

《我的阿勒泰》Pro Tools杜比全景声工作界面

陈冬虤:在后期声音制作的过程中,其实挺顺利的,我和楠哥和导演对本片的创作思路基本都很一致,偶尔会遇到导演有些想要特别强调的想法,可能不太符合常规声音的处理方式,我们也都在不影响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尽力用声音帮助导演达到她想达到的效果。要说有挑战可能挑战就来自于网络版和央视版两个版本的同时制作和播出吧,两个版本我们都分别混录了一遍,所以在混另一个版本的时候我们又会突发一些灵感和创意,还要在前一个版本上同步,但是时间又是有限的。其实对声音来说,每看一次都会想要新的尝试。我们三个人在混录的时候就采取投票制或者找其他观众(制片团队的同事)来帮我们选择,也会从观众角度去思考认为比较好的方案,毕竟观众才是我们最想打动的人嘛。 

 

如何为《我的阿勒泰》选择和创造独特的声音的?

《我的阿勒泰》优美画面

陈冬虤:要说独特之处还是与画面结合,本身阿勒泰地区拍摄天然就很独特,独特的美丽画面的同时也有独特的声音,我们只需要把那些独特的声音收录下来,再放入影片就够了。 

《我的阿勒泰》同期录音

比如当地牧民和动物的互动,马牛羊的声音,骆驼的声音,森林边河水的声音,沙漠炙热的声音,雨同时落在河水里树叶上帐篷上的声音,等等等等……所有的声音本身都是独特的,都是久居在城市里的人们不曾听到的声音,把这些声音通过全景声的声音制式呈现给观众的时候,这些声音就是独特的,把观众带到真实的阿勒泰中去。 

 

如何确保剧中的声音与场景、情感和剧情相匹配?

《我的阿勒泰》剧照

陈冬虤:这部剧最重要的就是情感。

母女的情感,青年男女的懵懂爱情的氛围,祖孙的情感,父子之间的情感,妻子对亡夫的情感,人和马的情感,人们对阿勒泰这片美丽土地的情感,这些情感都发生在生活中,发生在真实里。所以本片声音也力图通过真实的声音去展现他们的情感的真实。

而有些场景,人物又陷入到某种情绪中,为了让观众和剧中人物达到一样的共鸣,我们又需要把环境和背景声音做的不那么真实,以图达到和剧中人物共情的效果。当然这些声音处理的前提都是不易被察觉到的变化,否则生硬的变化反而会让观众出戏的。

 

《我的阿勒泰》是一部展现多民族文化的剧集,是如何在声音设计中融入这些民族元素的?

《我的阿勒泰》剧照

陈冬虤:因为《我的阿勒泰》并不是单一的汉族和维族,涉及到好几个民族,所以本片每位演员的语言都经过了严格的训练,我们在后期配音还都请了各种语言的方言指导。

在声音设计上我们也咨询了很多各民族的专家,对他们的服饰,习俗和使用的各种乐器都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在按照各民族的特色去做的相应的声音。

尤其是第六集,舞会结婚等场面较多,我们自己通过声音也能感受到少数民族和当地人独特的人格魅力,把这些传达给观众。

 

李文秀在结识哈萨克少年巴太后,渐渐发现了当地之美,这一过程中的声音设计有哪些变化,以体现她的心理转变?

《我的阿勒泰》剧照

陈冬虤:第一集有着频繁的场景变化,乌鲁木齐和新疆阿勒泰地区来回切换,声音也通过大城市的聒噪和阿勒泰的安逸自然之间的切换,给观众一种感官上的对比变化。

刚回来的文秀是比较抗拒荒凉的阿勒泰的,她还是想回大城市乌鲁木齐,所以刚回到阿勒泰,环境声和动效我们在声音设计上并没有彻底安静下来,尤其是设计了一些动物的声音,比如夸张的鸡叫,牛羊群的声音,由于本片也有轻喜剧元素在,所以有些动效甚至有些夸张来突出一种喜剧的效果。

但是当文秀遇到巴太后,环境声也逐渐安静了下来,甚至有些动效在情感段落会可以隐藏起来,比如树林里的水流,虫鸣,树叶的莎莎声,都在起伏中若隐若现,通过声音配合着人物心理的变化。让声音对观众的感受起到影响。

 

在声音后期制作过程中,有哪些环节是至关重要的?

陈冬虤:第一就是关于同期声的编辑,好的同期录音加上好的同期声编辑基本就能给影片定调了,去掉影响情绪的穿帮声音的同时,尽可能多的保留同期的环境效果动效,因为那些声音才代表了当时那个场景里所发生的一切。

《我的阿勒泰》同期录音

第二就是混录的时候对节奏的把控,混录之前的所有准备都是备菜,混录是炒菜,在最后整体把握节奏的时候,每一个动效的大小,每一个音符的起落,都在混录师的手下,让影片的声音配合画面和人物,带动观众的情绪,需要让观众回味事要适当的留白,需要给观众冲击感时,包括环境效果的突然闯入,都在混录师的控制之中。

 

 

对于剧中的对白部分,你是如何确保声音清晰、自然并且与场景相融合的?
陈冬虤:首先,我们同期声团队功不可没。 然后在后期,现在又有了很多强大的修复工具,能使得对白更加饱满清晰,感谢科技的进步。至于与自然场景的融合度,这次主要就是同期用环绕声话筒和立体声话筒收了很多环境声,和同期声契合度很高,和画面里的场景契合度也很高,然后再根据收录的环境,把需要提出的细节,用相同频率和品质的环境素材进行丰富。 

混音师陈冬虤老师

 

在声音制作过程中,是如何与导演、编剧和其他剧组成员进行沟通和协作的?

《我的阿勒泰》剧照

 

陈冬虤:这次和导演混录的过程中都很顺利,只是偶尔会有一些创作上的分歧。因为本剧只有八集,所以试错成本也不是很高,我们就尽量多的做各种尝试,然后一起讨论最优方案。

制片部门也是很给力的,在配音上,演员协调上,后期整体进度流程中,后期各部门对接上,都特别顺利,这就保证了我们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创作上。

 

 

对于未来的声音制作,有哪些新的想法和计划?

《我的阿勒泰》剧照

陈冬虤:觉得通过这次声音制作,我自己首先是通过声音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广阔和静谧,同期录音用的好特别重要,但有些时候不仅仅是声音,画面和声音的配合离最完美还差那么一点。 

张楠老师与同期录音团队

 

所以我想在以后的声音制作中加入一个提前声音设计环节,就是根据剧本,把每场戏的声音设计先预演出来,和导演沟通,这样在拍摄的时候,也能提前加入很多声音元素或者说为声音留出创作的空间,比如镜头多摇出画面一些,让声音可以作出很多画外空间,在拍摄上也不会增加很多时间。

 

 

你认为当前声音制作技术和趋势将如何影响未来的声音制作?

《我的阿勒泰》Pro Tools杜比全景声工作界面

陈冬虤:现在音频制作技术发展很快,越来越好,同期声的拾取设备也越来越先进,后期声音处理软件也逐渐AI化了,这些技术的进步都可以解放声音工作者的工作和时间,让声音工作者把更多的经历可以放在艺术创作中,而不是在技术层面去花很多时间去做那些必须做的处理工作。

在未来的电影及电视剧声音制作中,会更关注剧情和观众的感官体验,把全景声等技术的优势更加发挥出来,让观众能有更好的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

最后感谢《我的阿勒泰》声音设计陈冬虤老师的分享,让同期录音网及粉丝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了《我的阿勒泰》这部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情感,通过声音仿佛置身于广袤的阿勒泰大地,感受到了那里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让我们对阿勒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再同时,也感谢所有为这部作品付出辛勤努力的创作团队和制片团队,你们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有机会领略到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