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nheiser AMBEO——3D音频的探索者
AMBEO音乐制作设计蓝图为那些需要通过耳机或音箱实现3D音频体验而进行的现场音乐录音和混音提供了一个快速的指导建议。制作沉浸体验内容是一个全新而且快速发展的工艺技术。Sennheiser凭借多年以来在这一领域的不断创新、尝试和探索,提出了AMBEO音乐制作设计蓝图。它为所有的音响工作人员提供了创作沉浸体验内容的指导建议,为音乐人和听众传递富有激情的真实现场音乐体验。
2017年2月16日,同期录音网作为受邀媒体参加Sennheiser AMBEO 3D音频蓝图研讨会,AMBEO 3D 音频应用工程师Johannes Kares,Sennheiser 国际录音应用经理Gregor Zielinsky(资深音乐录音师,格莱美古典唱片录音奖项获得者) ,还有AMBEO 3D音频用户体验设计及项目经理Sofia Brazzola,分别在研讨会上作了演讲。在会后Sennheiser北京的AMBEO 3D Audio体验厅中,小编又实际的亲身感受了沉浸式的3D音频体验。
Sofia Brazzola
AMBEO之于音箱
Gregor Zielinsky为到场嘉宾详细解释了在现场拾音、AMBEO Square、AMBEO Cube、简化版AMBEO Cube,还有在混音和传输过程中的解决方案。Gregor Zielinsky在DG唱片的古典音乐现场录制经验十分丰富,带着他的专业意见解答了现场老师的提问。
Gregor Zielinsky
在传统录音现场,主话筒常常被用来拾取主要的声音信息,这些声音会让听众明确感知到演出的环境。这就是为什么它们的正确摆放位置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一个AMBEO 3D音乐录音来说,使用AMBEO Square、AMBEO Cube或简化版AMBEO Cube话筒摆放方式,能够实现3D音频主话筒的功能。
AMBEO 3D Audio体验厅
AMBEO Square(AMBEO方形)是录制3D声音最为简单但非常高效的话筒配置方案,它使用4支MKH800 TWIN电容话筒,放置在方形的四个角上。而AMBEO Cube(AMBEO立方体)基于传统的AB立体声拾音制式,将原来的2支话筒扩展到9支话筒,以实现三维空间的声音效果。
MKH800 TWIN
AMBEO之于VR(虚拟现实)
重建3D音频的声场目前一共有基于通道、基于对象以及基于声场三种模式。
适用于VR的声音主要是采用基于声场的声音模式。双耳立体声(binaural)是采用仿真人工头的方式进行声音拾取,而四重双耳立体声(quad binaural)方式则需要四套双耳仿真头来实现。
而完美的虚拟现实体验需要沉浸式的声音效果——Sennheiser使用Ambisonics技术满足了这样的需求。这种 3D音频格式会从话筒所在点对声场中整个球体空间进行拾取,因此可以提供一个沉浸式环绕声的感受,这不仅包括了水平面,还包括了高度信息。
Sennheiser的VR话筒是一种一阶Ambisonics的工作制式。话筒中包含了四个独立的电容话筒极头,并在空间排列成一个正四面体。话筒输出原生的Ambisonics的A格式,即4个极头的信号,而它需要被转换为B格式信号。值得注意的是,Ambisonics为一个空间声场得建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点话筒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3D audio能够在VR眼镜上进行重放,也能够被编为码流放到FaceBook 360、YouTube360、网页浏览器或游戏当中进行重播。
AMBEO之于耳机
AMBEO耳机(binaural)方案是为耳机重放3D音频,并创建真实感音频内容中最为神奇的一种方法。使用binaural来实现AMBEO就是基于一个仿真头话筒进行的录音工艺。
Neumann KU100
这种方式采用仿真头进行声音录制,通过使用全新的处理技术来对这种历史悠久的录音技术进行声像再处理,从而实现完全不同的binaural混音工作流程,并能通过使用点话筒的空间感处理来增强所需的音频效果。
Johannes Kares
Neumann KU100具有一个自然的头部外形,在其“耳朵”之中配置了两个高质量的话筒,因此它所录制的声音就像是您通过自己耳朵聆听的结果。在现场我们实际的听取了几段人工头录制的人声,音乐现场,临场的感受十分明显。
对于上述3D audio的后期混音,Sennheiser对用户提供了免费的插件,可让您轻松的处理创作好的3D音频。
推荐阅读: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奥斯卡 ▲ | 听声音设计师Harry Cohen讲述冲奥影片《深海浩劫》
产品 ▲ | RØDE Link无线手雷终于面世了,它值得期待吗?
众测反馈 ▲ | 这就是我想要的录音机:同期录音网众测第二期反馈(一)